在新书推介会上的发言
宁静地守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今天,让我来说说我的新书一事,诚惶诚恐。不是新书发布会,不是签名售书会,只是跟大家聊聊心里话,借此机会向学校领导及各位老师汇报下我写书的经历及教育感想。
上个星期四是十八大闭幕的日子,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我的新书就像我出生的另一个女儿一样,从6月到11月15日,经过近半年漫长的等待与煎熬,向我款款走来。是幸福还是不安,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了。拙著《拨动心弦》比不上新生婴儿的伟大与神奇,却是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值得我用心珍藏。
从大学接触网络至今已有十二年,从最初的好奇、闲逛、聊天、游戏到正式工作后的思考、写作,耕耘博客。至今已写了500多篇近70万字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不是名家名作,却是我与学生相识、相知,与教育相恋的真实教育故事。
记得我网络上的师傅,天津德育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德育专家张万祥说过一句话:“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才寂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有机会参政,他都拱手相让。如今,他已69岁高龄,身体不适,依然执著于班主任教育的思考写作。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教育情怀的青春老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他的指导、督促,受他的影响、感化,我也在坚持着每天记录与写作。
每当夜深人静时,在别人酣然入梦时,我以键盘为笔,思绪为线,一个个文字从我心底流淌出来。有时顺畅自如,一气呵成;有时写写停停,细细思量。我常常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人始终是要走向死亡的,而一旦死去,我们将会永远久地无声无息地沉寂。既然有幸活着,就应好好活着。过一种内心安定自在的精神生活成了我自发的追求与坚守。流逝的岁月会黯淡了容颜,洗尽了铅华,却始终改变不了的是一个人心灵的丰富与成长。那就要对每一个过往的日子去梳理,去收拾,去装饰。人毕竟不能一直活在安逸与慵懒之中。人注定是有着血肉之躯、情感充沛的生命体。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觉得过一种自觉追求的充实的精神生活成为我的必需。更何况我是一个真性情,重情谊,喜怀旧的人呢。在学生天真烂漫、绚丽多姿的世界里,总有值得留恋的人和事。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个学生更是一首成长的礼赞歌。
我们生活在考试制度的体制之下,无法改变现状,只有积极地适应体制。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生活,为了名利,我们会执著于与学困生斗智斗勇,艰难曲折;与学优生谆谆鼓励,循循善诱;与中等生默默关注,极力调动。但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我们身为老师。老师吃的就是良心饭,不管是赞赏还是惩罚,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坦然坚定地面对。有时我们为成绩差的学生而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他考试能多考几分,更因为我们心存仁慈,不想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哪怕是我们恨铁不成钢,对学生出言不逊,甚至于个别的惩罚过重,但那都是因为对学生的一份期盼,一份守候。
只因我们是老师,我们也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我们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有喜怒哀乐。我们也有爱恨情愁,只是我们知道教育的底线是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除了分数,考试,还有更瑰丽的生活在等待着师生去共同演绎。拙著《拨动心弦》是原初一(4)班,现在初三(4)班原生态的班级故事,却是我对教育爱得深沉的表现。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工作十年,对教育的理解,除了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考试能力的增强。我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触: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体制留给我们的现实难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不容置疑。但在这其中,学生生命的成长,心灵的关怀更是我们要慎重面对的思考题。关注眼下分数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成长。尤其心理的耐挫力、适应力更加重要。这也正是我极力倡导引领学生过一种关照考试分数与自我心灵成长的精神生活理念。
老古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今天站着说话腰也不疼。不管是仰视教育,还是平视教育,抑或是俯视教育。我们的眼中,心里不能没有分数,但更不能没有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我是政治老师,对考试之苦或许没有主科老师那样感同身受,少了些切肤之痛。但以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看,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心理、热情等因素往往会成为日后职业生命中的神秘密码。这就需要我们能做到关照眼下学业与学生心理成长之间的平衡。不绝对以成绩看学生,保持阳光的心态是生活、学习、工作快乐的真谛所在。也正因如此,我在做班主任教育理念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鼓励,帮助,引导,规则,独立,公平,公民。(对照书的前言介绍下)
尊重、公正、引导、激励、帮助、独立、规则、诚信。尊重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要尊重其基本的人格。公正就是始终努力做到不以分数论学生,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具体的表现而定;引导就是坚持引领学生做真善美的人,让他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激励就是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期待,让他看到进步与希望;帮助就是始终以帮助者的角色出现,而不只是管理者;独立就是引导学生对人对事要有自己正确的看法,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规则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与学生订好规矩,人人遵守,我也不例外;诚信就是你可以犯错,但一定要学会诚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班级管理所有的教育细节中,我一直在践行着这样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为的是能够让学生做一个真善美的朴素的人、合格的公民。
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一直怀着一份惜缘与感恩的心。因为有缘,我能与44个学生相遇,去过一段彼此值得拥有的教育生活。也因此,我很珍惜每一天与学生相处的时光,珍惜每一个教育细节,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学而有得,精神幸福。扪心自问,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也曾有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离家出走,也曾有学生毕业后不务正业,打架斗殴,每每想起他们曾经是我的学生,我总有种不安与自责。虽然我也清楚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因为一份纯真的师生情谊,我总会对他们充满期待。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有时,曾经的学生也会回来看我,我会请他们吃饭,与他们聊天,看到他们一个个不再是昔日青涩的面孔,而是一个个略带成熟的脸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地回味着曾经相处的温馨细节,哪怕是曾经被我批评的学生,现在都感觉特别亲切。
不知不觉聊了这么多,最后我还想表达一个意愿,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帮助与指导。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管理班级的机会,给我工作上的理解与支持。身边的老师在无声地影响与教化着我,就像我这书里写到过的很多老师,初一第二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天,陆建伟老师放学后还留个别学生辅导;严洪建老师学校传达的事情第一时间完成,精简高效;王以宣老师对值日情况重新安排;辛丽芬老师管理自修纪律有一手,偶尔少布置些家庭作业,让学生欢迎;牛华锋老师新学期下班前还在发校信通,教室里的凳子放晚学摆放在课桌上,方便第二天早上打扫,整整齐齐;吴老师亲自写一手行云流水的好字放在门插内,新学期开学就找问题学生家长来校交流等。
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泾中人,一片校园成就我的一本书。就如我的书名一般,能拔动我们之间的心弦,就最值得我期盼与珍视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