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孩子必须先拯救父母

277

   无锡市张泾中学  胡小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发挥着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孩子之所以会产生心理偏执、忧郁、反抗、迷茫、消极等心理都与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完整而快乐的童年、少年生活,那将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父母如果能给孩子幸福的心灵生活,那将会为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而奠基。
  做教师已有八年半的时间,做班主任有一年半。接触到的问题学生有一些,而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是有一个问题的家长。我越来越感触到一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否,其根源不在社会、不在交往的朋友、也不在学校,关键还是在于孩子早期成长时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父母可以没有多少文化水平,可以没有多少金钱财富,可以没有优越地位,但一定要有真真切切关爱孩子的心。这种关爱绝不仅仅是满足于填饱其肚、填满其袋,而是要使孩子的心灵充满快乐的天性,尤其是要给孩子一种心灵的安稳与情感的归属。没有这点,孩子的心灵就无法安放,就可能会以歪曲的方式或价值观来看待生活、对待人和事。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及荒废学业问题不胜其数,这足以要引起每一位父母的重视。
  班里有一位女生,成绩不尽人意。做事倒积极有力,平时也很开朗。每次周记上都密密麻麻工整地写了很多。我并不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因此,我对她的印象一直较好。但就是这样一个女生,有时喜欢乱叫乱说,乱刻乱画,与一个正常中学生的言行总有些出入。我在观察着,试探着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在昨天她还是有些反常,在桌子上乱刻乱画之后,又在课前大声喊叫。按理,这并不是什么大错。我也并没有批评、惩罚之意。而是从她母亲给我发的几次短信中,我知道她父母处于离异的生活状态。这对她来说肯定比较伤心。在父母那儿找不到情感的归属,以一种反常的言行来表达内心的抑郁也是可以理解的。
  为了解得更深入些,我叫她放学后单独留下来谈话。她知道我叫她来肯定要接受批评了,所以有点沉默与担心。我却没有按常规出牌,我先夸奖她给我留下的好印象,她听后表情轻松了许多。这样,再转到她有些反常的言行,她自然容易接受,也能明白我的用心。知道自己言行存在失误。然后,我抱着关心与试探的心理问其父母情况。一般来说,父母的情感危机,孩子不肯给其他人或老师说的。我也有所预料,所以,我说,如果你能信任老师,老师将尽力为你开导,也会为你保密。稍许的沉寂后,她一五一十地说了父母即将正式离婚的事。也说了现在母亲与父亲分居的尴尬现状。
  说到父母之间的矛盾乃至吵架时,她伤心地哭了。无辜的她曾被父亲打过,而且打得不轻。我为她感到遗憾、怜惜。父母再有矛盾也不能拿孩子出气,更不能用手无所顾忌地打孩子,这对孩子造成的不仅仅是肉体的伤害,更有难以愈合的心灵伤痛。我安慰她说:“父母之间的事情,作为孩子,你希望他们在一起,一家人幸福地过日子。但有些事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既然无法挽回,你还是多把眼光往眼前看吧。现在你母亲非常地疼爱你,你就应该理解母亲,以更好的努力与行动来证明你是她的好女儿,是她仅有的唯一的情感寄托。”说着,她有所释然。唉,不幸的孩子,但愿她与她的母亲能平安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