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张泾中学阅读工程报告

305

为了推进区阅读工程 让读书成为每位师生的习惯,努力培育师生人文素养,让阅读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学校围绕区读书、明理、启智、笃行的读书主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书香校园,从而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一、书香校园的规划

1.学生目标

致力培养较高的阅读兴趣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实现读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学业基础和精神底色。按学段初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为目标。

2.教师目标

有自己的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年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有师生共读专题书单,积极开设师生共同参与的专题阅读课程与活动。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技能指导,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与品质。

3.学校目标

创设师生在阅读中生长,家校在书香中发展的氛围;形成师生家长同参与,学科门类全覆盖的阅读格局。推进家校联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倡导亲子共读,为创建书香家庭打好基础。

二、书香校园的措施

(一)保障措施到位

20175月锡山区全面推开锡山“阅读工程”以来,我校就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深入推进:图书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图书配备到位,生书比达省一类标准,书柜配置到每个班级,并征集各班读书角名称,进行统一制作。学校层面各项硬件保障到位,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并制定每两周更换班级图书角图书的计划,为师生的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提供有力保证,切实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将“阅读工程”全面推开,并做到持续有力推进。同时,我校还邀请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徐松老师开展了《教学价值与内容重构——走向小说教学探索的新视域》专题讲座,引领语文教师走出“程式化”误区,有力更新小说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小说教学能力,不断给阅读领路人充电。

(二)扎实课堂阅读

语文课堂是阅读的重要阵地,针对不同文章,设定不同教学目标,并探索出对应的教学模式。一般课文深度阅读123”教学模式;名著阅读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1. 课本文章:深度阅读123”教学模式

深度阅读1——选取文本,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深度阅读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深度阅读3——跳出文本,引导学生批判建构.

2.名著阅读:——————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因此,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名著阅读。通过借鉴外校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形成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第一步,阅读。这里不是单纯猎奇性的阅读,而是动笔圈点勾画。既要标注生僻字词,又要标注用得传神的字词,还要标注运用典型手法的句子。

第二步,赏析。鉴于名著篇幅比较长,写单篇赏析难以深入理解文章,我们让学生以旁批的形式,直接将赏析写在书上(或者附纸条贴在书上)。

第三步,写感。这一过程,可以将自己对整本名著的阅读体验整合起来,吸收名著的营养,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我们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写论文。比如说,读完《水浒传》,每个学生都写了一篇《我印象最深的水浒人物》,从自己的视角关注水浒人物,取得不错效果。

第四步,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永远是低质量的教学。因此,针对名著阅读前三个环节,我们都有相应的评价措施和奖励措施。主要措施就是发放荣誉证书和将作品结集印刷成册。

(三)拓展课外阅读

阅读阵地方面,由以前课堂为主阵地,拓展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家校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地点、场合,在整个学校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让阅读尽可能渗透到每一位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校内常规阅读活动有:每天早上十五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主要诵读优秀古诗词;每周五晚的晚看时间,主要观看《中国好诗词》《诗词大会》《朗读者》《主持人大赛》等电视节目,激发阅读、写作兴趣;每周一节的语文大阅读时间,主要进行名著阅读指导训练;在每周的文学社团活动中,通过对经典作品中经典人物的阅读探讨交流,指引学生将阅读的重心由浅层的表达,走向深层的文学审美,个性和才情的展示,思维习惯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上。

除了校内常规活动,我们还多次举办竞赛活动,一年来,我们举办了诗词背诵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作文竞赛。这些竞赛活动,一方面给了学生展示口才、知识储备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激励、引导作用,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深度阅读活动中来。

各种诵读活动不但在校内如火如荼开展,而且逐步拓展到校外。201811月,在泉山文化广场的教学成果展示上,我校钱玉丹和诸广平老师的《那些美好》引起较大反响。

充分利用区阅读平台,实现“师生家长同参与”的阅读格局,泾中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渗透到家庭中,20185月初二7班举办以春暖花开好读书为主题的家庭诵读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诵读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组长、任课老师、家长们纷纷进行点评,在微信圈这一平台上掀起浓浓的诵读热潮。

三、书香校园取得的成效

1.丰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养成,阅读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201712月,在锡山区首届“读书节”汇报演出中,我校张宇豪、蒋陈涛等同学的情景剧《朝花夕拾》获区二等奖,201812月,鲍可梵、单沁悦、等52位同学在锡山阅读工程活动中表现出色,被评为阅读之星。其它学生以此为榜样,纷纷以更大热情投入到书香校园中。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还是区级读书节活动,学生都展现出了自己当家作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渐趋加强。阅读的情节梳理中,学生思维导图的娴熟运用,经典诵读中,服装,舞台效果的精彩呈现,端文文学社中学生多次投稿的热情……泾中学子正逐步成长为灵魂高贵、思维有力、生命旺盛、情感丰富的人。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要想让学生成为灵魂高贵之人,教师首先应让自己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我们的书香校园不仅指向学生,而且指向教师本人。201812月,倪冬英、钱玉丹老师在锡山阅读工程推进活动中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教师。在语文组备课组活动中,老师们定期阅读经典并进行交流。

总之,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课程的意义不再是只教会学生规范的答题技巧,而是重在对学生表达能力、探索精神、好奇心、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书香校园,便是培养学生各种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在前行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