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因期望而美丽

60
  曾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如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6.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我想你一定会发出惊叹,将这视为奇迹。而确实有这么一只创造奇迹的鲸鱼。这只鲸鱼的训练师向外界披露了训练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上方通过,鲸鱼每次经过绳子上方就会得到奖励,它们会得到鱼吃,会有人拍拍它并和它玩,训练师以此对这只鲸鱼表示鼓励。当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的次数多于从下方经过的次数时,训练师就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至于让鲸鱼因为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一个小故事,细细想来却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智慧和哲理。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6•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确实让人由衷地感到惊叹。而这一惊人奇迹的出现与训练师的训练方法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训练师的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些深刻的道理。
  1、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要学会适当的赞赏、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对于个体的学生来说,在其身上都有某一方面特定的潜能优势,都有待于开发和挖掘。从内心深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塑造的可能,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色,在兼顾教育一般性共性的同时,我们更要懂得激励欣赏学生的优点,对优点的褒奖,对学生抱以适度良好的期望,会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在实践行为中体验更多的成功和乐趣。
  2、  适度奖励,以形成正面强化的条件反射,让学生在有效的外界条件的刺激下更有效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这一理论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奖励,以让学生体会到认可和接纳的价值。当然,在一种刺激发生后,我们要寻找新的刺激,给予学生新的要求,让他朝更高的方向发展。一旦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形成积极良好的正面强化的条件反射时,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量变引起质变,分阶段实现目标。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受现代社会人才观的影响,受分数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对待学生期望太高,不能兼顾到个体学生的现状和特点,从而出现一些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情况。曾在德育专家张万祥老师的《新课标德育故事》中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名不经传的日本马拉松选手,一举夺冠,成为大家心目中关注的焦点。后来记者采访他,问起他有什么秘诀。他只说了用自己的智慧,把起点到终点每隔几百米处设置一个醒目的标记,比赛开始时,他提醒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朝第一目标跑去,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朝第二个目标跑去……一直这样坚持下去,终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终点,一个大的目标就这样被分成几个小目标轻而易举完成了。如果他一开始就盯住这长远的距离,难免会心生怯意和害怕。同样,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定不同的目标,对于目标要恰当地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让学生从实现小目标开始,坚持不渝,最终实现恰当的大目标。
  我坚信,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实现成功。作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要给予真诚适当的期望和鼓励,让其自尊心在我们有效的呵护下得到尊重和保护,促使他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生目标的要求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使目标在遵循个体的基础上得到具体合理有效的分解,日积月累,分步实现,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产生如大鲸鱼一般跳跃的壮观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