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拉拢学生的“四心之术”

76

   无锡市张泾中学  胡小勇

  “拉拢”一词现在多带有贬义,指采用手段使人靠拢自己。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拉拢学生并非出于恶意,更不会拉拢一批学生,打击另一批学生。教育是真善美的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这里的拉拢学生就是设法使更多的学生站到自己一边来。当一个班级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自觉地从内心认同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甚至与班主任产生“自己人”的心理效应时,那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与交往就达到理想的境界了。


  “教师与学生天生就是两个阵营的人,教师对这一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也不是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真正体现平等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总论”篇如是说道。如果从表面上的文字断章取义看,似乎就容易误以为班主任与学生是对立的,二者是不可调和与统一的。那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就会带有敌意甚至恶意,只要控制、压制学生让其屈服就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班主任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班主任,两者的真实生活与真实世界是不同的,只有承认、尊重这点你才会尽可能地去尊重学生,尊重个体的差异,才会在班级管理的教育与决策中更有智慧性与艺术性。 


  既然“他不是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没有分清状况之前不能仅仅从表面现象就轻易下定论,那样会势必有失公正公允。那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非如我们所想的完全一致,也并非如我们想控制就控制那么简单。那就需要班主任学生以退为进,拉笼学生。拉笼学生并非降低身份,更不是讨好学生。而是带着真诚的善意给学生以关怀,取得学生的信任。一旦与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的默契关系形成,甚至学生在内心能主动为班主任出谋划策,为班级做事,还能团结其它的一部分学生时,那班主任的拉笼艺术就成为了班级管理制胜的法宝了。


  班主任如何拉笼学生呢?是不是想法设法拉拢所有的学生?并不是,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沟通,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有些学生注定是比较复杂的,并不吃你这一套。你也无须为此犯愁。只要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班干部或在班级中有威信的学生拉拢到身边来,慢慢地再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团结一致的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对一个班级学生的引导与控制就轻松了。


  拉拢学生就需要班主任自身不断地修炼,尤其是自我知识、心理与品格的完善。尤其是人格魅力的完善将会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你、接纳你。在班级管理中,我对此体会很深,举例说明一二。
  首先,班主任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学生的心是明镜,他们的内在情感丰富,班主任对学生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时间长了,在学生的心里就会一目了然。班主任需要的不是刻意,更不是急功近利。而是顺其自然地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比如,班内有一个女生,她天性活泼,不拘小节,经常与男生一起打闹。毕竟是青春期,异性交往也是正常心理。但凡事皆有度,男生、女生毕竟有别。在公开场合还应该坚持一定的分寸与适当的距离。在我先前发现几次之后,并没主动去教育她。她也知趣,看到我收敛些。但后来依然如故。有一次第一遍铃声已响,她仍与男生打闹。按理,她是个聪明的学生,她先前知道我对此察觉并有所关注。既然她仍我行我素,我就应该亮剑了。于是,我叫她到一个空教室里,关好门。当我说她不应该课下与男生如此打闹时,她哭了,还据理力争,说自己把他们当朋友。我试图从课下文明休息、男女生交往要讲究适度等来说服她。但后来一想,我去教育她,我应该站在她的立场上,不应该站在她的对立面。于是,我比较真诚地认可她的想法,也表达了作为班主任是关心你,是为了你的个性优化而教育。这样,她情绪就慢慢平静下来,我再教育就容易多了。打那后,她与男生打闹的次数很少了。另一方面,我所负责的校报,积极采用她的文章,鼓励她。她为班级出的手抄报,我也在班内公开鼓励、表扬她。一学期下来,她对我很信任了。私下里几个同学与我相处时,她显得更加活泼与本色。班级里,她比以往平和许多。


  其次,班主任要有一颗公正、平等的心。在班主任的眼里,成绩好,各方面突出的学生容易成为受宠的对象。其实,他们受到认可是正常的。但在平日的班级管理中,在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善意地提醒后更应该把关爱的心留给那些后进生。尤其是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也渴望班主任的关心,也希望在班级中找到归属。因此,在执行班级规章制度时,班干部与普通学生,成绩好、坏的学生,我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而且一定意义上,班干部与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误时,我力求做到不偏袒,按班规严肃对待。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并不存在私心,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比如,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特长与优势,我会积极给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完成得好我更会在班级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张旗鼓地给予鼓励与表扬。我班有一学生成绩差,但跑步等体育项目是他的优势。我就依托于学校运动会上他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其认可与鼓励。让同学们更加尊重他、欣赏他,以此来激励他的上进心。因而,那些后进生也就慢慢从内心认可我了。


  再次,班主任要有一颗激励、上进的心。作为班主任,自己要懂得自我激励,追求上进。以此来感化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要依托于每次活动,每次检测成绩,要抱着关爱学生、期待进步的心理去激励他们不断上进。比如,成绩优异的学生退步时,除了批评更应该主动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让他感觉到你的善意与期待,那样他就会化作他的动力了。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或是偏科的学生,更应该懂得激励他。比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因小学没学过英语,进来时常常考10多分,20多分。这样的学生对于老师或对于班级来说,都是影响整体成绩的不利因素。但我并没有这样想,我是见机行事,积极鼓励。将他的英语成绩与自己的前后相比,哪怕进步一分,我都会在班内兴师动众地大加赞扬一番。他更加有信心,不断地努力着,最后期末,居然考到了50多分。虽然不及格,但对他来说,已是最大的成功了。


  最后,班主任要有一颗创新、求新的心。班级常规管理,往往大同小异。时间一长,学生对班主任,对班级都失去新鲜感,有的只是无趣机械而紧张的学习了。那样,学生会越来越游离于班主任与集体之外。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地求新、创新。要想法设法在班级定期、不定期地推出自己的治班方案。哪怕是一个细微有意义的行动,只要用心坚持做好,都会赢得学生的认可。比如,班主任自身要练就一些绝活,一般情况下不公开。适当地场合向学生偶而展示下,学生会眼前一亮,更加佩服你了。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自己的班级在兼顾学校管理与考核的基础上,要有新鲜的思路。比如,我对自修纪律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管理班级纪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与强化。我让学生写的周记,也可以灵活地进行。有时是统一主题,有时是随心而写,有时是美文摘抄。于我,更是认真地批阅。你写得好,我批阅得比你更好。只要班主任多思考,班级的创新管理将会有更多的空间等待你我去探索。


  学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更是一本无穷无尽充满乐趣的书。读懂学生,理解学生除了班主任练就四心之术之外,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当班主任与学生、与班级之间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关系时,我们的班级管理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拉拢学生、赢得学生将会是班级管理制胜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