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指导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新课程指导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无锡市张泾中学
研究现状述评
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使语文课程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用人类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不被重视,有人甚至认为文言文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不太协调。其实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对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具有现代文不可企及的真切感。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文学传统)的感情。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选题意义
但是现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心理过程比学习现代文要复杂些,这是因为:1、时代距离遥远缺乏语感基础,不易感知。2、不能直接以文言为媒介进行思维。学后在生活中很少应用,因而容易遗忘。3、教学方法单一,除了串讲、评点、诵读之外似乎别无他法,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4、每篇文章必须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也是件头痛的事。而新课程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继续积累常用文言实词,每学期的积累量不少于70个;能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作用;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每学期的背诵量不少于文言课文总量的30%;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短篇,读通、读顺并了解主要意思。教材中文言课文的比例约占40%。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一些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
选题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而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的古代文化修养,这无疑也关系着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民族的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文言文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而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当前初中学生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研究、探索一些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和途径,形成一套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学习新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一、 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二期课改”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与归纳,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 深入课堂,用“二期课改”新理念指导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尝试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 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例如教师范读、听磁带朗读、学生自读或朗读、讲文言小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目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手段,以课内为基础,在拓展课外文言文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3、 将基础课和拓展课、探究课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等。通过自主的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充实文化底蕴。
4、 以文言小故事演讲、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朗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是在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新标准为背景,探索出一些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例如尝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阅读方法来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通过课内外相结合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提高自学能力;通过阅读古典名著等自主阅读丰富文化积淀等。这些研究内容都是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目的,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研究方法:
文献法:阅读、研究一些文言文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寻找理论支持和依据。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展开针对性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探索、实践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
经验总结法:通过研究,总结出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
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学习相关的文言文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分析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特点和水平等,为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
探索、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以课内为基础,拓展课外文言文,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文言文,阅读古典名著,充实文化底蕴。
汇总所有的理论研究结果和实践研究结果,做出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经验,总结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形成一些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设计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