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道”-六道课堂

746
 

课堂之道-六道课堂

许吉校长荐读

1、目标之“道”(目标来源)

   课堂原本是打靶,我们时常在打猎。没有目标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课堂最大的失误就是目标设计的失误。目标设计的粗疏是课堂效率最大的黑洞。

    目标之道要做到:一要恰当,就是要保证学习内容最适合本节课学习。二要具体,就是要细致、明确。具体就得研究。三要可测,就是目标的达成度便于测量。目标一旦没有测量作保障,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幌子,高效没有着落。

2、自学之“道”(学的规律)

    六道课堂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倍受大家轻视的、逐步被边缘化的自学,强化为课堂的一个正式的、举足轻重的环节。恰恰是这个环节的突出,让课堂成就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让自学之道更有效,有三个细节:一是温故,二是分层,三是方法。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尽管教可以“隐身”,但是,却必须“在线”。眼下的情况是,不少老师喜欢以目标代指导,以流程代指导,以要求代指导,就是没有具体的方法作指导。“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具有空白意义的挑战。六道课堂提出:目标明确、时间明确、方法明确、层次明确、结果反馈明确,效果真不错。

3、合作之“道”:(合作集智)

没有组织的学习,犹如游兵散将般乱打一气,根本胜利不了。合作之道-对学的流程:分享(对自学的答案,对子之间互相说一说)、求教(对不懂得问题,对子之间互相教一教、讨论(都不懂的问题,对子之间互相的议一议)、整理或标疑惑(议出结果的要写整理到导学案上,议而不决的问题表出来,待群学解决);合作之道-对学的方法:对查(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对问(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议(疑难问题共同商议)、对抗(学习效果互相比赛)。对学的规则:自控、小声、会倾听、善表达。合作之道-群学的流程: 帮学(潜能生不会问中等生,中等生不会咨询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扶)、合学(对共性的问题借助全体讨论解决)、质疑(思考新的解法、提出新的问题)、研学(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4、展示之“道”:(展的规律) 

    展示,就是把自己学习的收获拿出来(板演)让大家了解。展示成为学习的任务之后,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就会用心去预习,去交流,去准备。

    第一、先组:就是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现在组内进行展示,也可以叫做“小展示”。第二、后班。就是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也可以叫做“大展示”。班级展示要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媒体资源意识。不管是传统媒体黑板,还是现代媒体白板,都要把它当做学生展示的舞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条隐形智慧:谁有能耐能把学生的“学”“拿出来”,他就会成为王者。二是参与率最大化意识。人人参与展示,课堂太需要学情通览,一目了然了。三是多样化意识。主要指展示形式的多样。要开发课本剧、三句半、快板、快书、对联、诗歌、歌唱、舞蹈、绘画等喜闻乐见的展示形式。 “快乐就是零负担。” 

5、点拨之道(点的规律)

    面对课堂上大面积的学生展示资源,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展示资源的是非评价上,要思考生成。我们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的点拨,如何点拨更加有效,需要关注三个细节。一是互动。高效课堂的点拨,要为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提供路径与桥梁。二是生成。课堂高效看生成。就生成而言可分为横向、纵向、系统三种形态。横向偏重于拓展,指向多元;纵向侧重于深化,指向深刻;系统着眼于全局,指向结构。客观的说,当下课堂的生成并不尽如人意。三是示范。高效课堂的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应该鼓励教师的课堂示范。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

6、检测之道(检测及时)

    当堂达标是六道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对作业环节的三个细节:一是精选。当堂检测题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二是适量。根据学情安排检测练习的量,在比较的基础上精选,更需要教师有做一遍的体验。避免课堂上学生往往难以完成的现象。三是分层。检测题的层次性要求,不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四是限时。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做到当堂反馈。六道课堂要让一般学生吃饱,有潜力的学生吃好,做到保底不封顶的教育。

(华师教育研究院房涛院长、王炳新专家,参考特聘专家于春祥、王洪顺部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