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387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关于学生小组学习的评价

学生小组学习的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与小组自评,根据下列的评分规则框架,制定适合自己本校的评分规则,由教师和学生小组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

 

  评价等级

评价纬度

A

B

C

D

E

确定课题

课题大小适当;能反映要研究的内容

 

课题大小基本适当;基本能反映研究的内容

 

课题太大或太小;不能反映要研究的内容

制定计划

能说明自己的研究动机、研究目标、搜集资料的方法、研究结果,并能注明参考资料的来源

 

能说明自己的研究动机和目标,但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结果、参考资料的来源并没有全部得以呈现

 

计划中的研究动机、研究目标、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等要素严重残缺

搜集资料

资料来源在至少在一种(小学)、二种(初中)、三种(高中)以上;所用方法可达成研究目标;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研究步骤

 

资料来源只有一种(小学)、二种(初中)、三种(高中);所用方法基本可达成研究目标;能大致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研究步骤

 

资料来源几乎为零;所用方法基本不能达成研究目标;没有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研究步骤

总结整理

能有序地组织与呈现资料;资料说明能够有适当标题来引导;内容说明能图文并茂;内容包括亲身体验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报告书面整洁、画面处理有创意、有目录/页码

 

总体上能有序地组织与呈现资料;资料说明有标题引导;内容说明中有一定量的图文;内容包含亲身体验的资料;研究报告书面与画面处理比较合适;有目录/页码

 

不能有序地组织与呈现资料;资料说明没有适当标题来引导;内容说明形式单一;内容缺乏亲身体验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报告书面不整洁、画面处理单调、没有目录/页码

交流评价

能以有效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和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和善于申辩;在成果分享过程中,能尊重和欣赏别人的观点与建议

 

展示方式基本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和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基本上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多数情况下能尊重和欣赏别人的观点与建议

 

展示方式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对他们的观点与建议一直持反对态度

总体印象

就研究时间、过程记录、合作程度、研究报告等方面写一段话

结论(除了呈现成绩外,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建议):

 

 

评价学生的建议

上述的标准采取了A、B、C、D、E等级制。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种价值判断,学生的表现描述也无法穷尽,实践操作中,评价者需要依据学生实际表现做出判断,评分结果可以是表中所列的等级“B”或“D”。

● 对于学生最终成绩的认定,学校需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则,如学生的成绩中“D和E”的总数达到3个,其总成绩可认定为不及格等。

以小组评价为主,一般不认定学生个人的成绩。对于那些积极参加活动,很好地完成分担任务,起到骨干作用的学生,可以获得“学习积极分子”等类似的荣誉。

要充分重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期中或期末对学生课题研究结果的评价。

高中阶段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学生上报相关材料给班主任或导师;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核实并签名;以班为单位送教务处或专门小组审核并对合格者予以学分认定;把学分登记在学生学习报告单中。

学校要在三年内规划好不同学年的课题个数,并配置好相应的学分。学校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小组自评、指导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认定小组学生的学分。学分累积达到15学分后,学生方可毕业。

 

(二)关于教师指导的评价

关于教师指导的评价,主要由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门小组评价三个方面展开。学校应根据下列的评分规则框架,制定适合自己本校的评分规则。

 

  评价等级

评价纬度

上一篇: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上) 下一篇:融题于政,教书育人